close

花蓮慈院引進加馬刀 造福腦腫瘤病患


 





 



花蓮慈院神經外科主任蘇泉發(左一)以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「隔空取瘤」,六年多來,已累計超過600例個案


花蓮慈濟醫院200310月引進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,「隔空取瘤」已累計個案600多例。這項技術使許多腦腫瘤患者不需要打開顱骨,在單一療程中,利用201根加馬射線集中照射在顱內的特定腦瘤,如同太陽光的聚光點,使腦瘤接受極高的治療劑,而周圍組織接收的計量則減到最低,以達到治療腫瘤而不傷害腦組織的目的。


小體積腦瘤 加馬刀治療成效佳

神經外科加馬刀手術在去年(2009)滿600例,其中以腦膜瘤178例最多,其次為轉移性腦瘤109例居次,其他還包括聽神經瘤79例、腦下垂體瘤56例、海綿竇血管瘤33例、腦動靜脈瘤31例等。病人遍及台灣各地,以花蓮232例、台東49例、宜蘭23例等東台灣的鄉親為主,台北地區也有108例,也有來自印尼、馬來西亞的病人。

蘇泉發主任說,目前加馬刀的治療趨勢,如腦膜瘤、聽神經瘤、腦動靜脈畸形瘤、海綿竇腦血管瘤、腦下垂體瘤、轉移性腦瘤,以及各種邊緣清楚且直徑小於三公分的腦瘤,都可以運用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。特別是腦膜瘤、聽神經瘤、腦下垂體瘤等良性腫瘤因腫瘤周界線清楚,治療的效果特別好。

蘇泉發主任說,對於直徑超過三公分的腫瘤,若無法手術完全移除,可先手術將腫瘤體積變小,再接受加馬刀;對於已入侵血管或壓迫到腦幹的大腫瘤,為避免手術完全移除過程引發大出血的風險,同樣先以手術移除部分腫瘤使腫瘤體積變小,再施以加馬刀治療,都有很好的結果。


加馬刀讓腦瘤治療更彈性

過去,治療腦動靜脈畸形的傳統開顱手術,往往需要816小時,且手術不但可能產生大出血,危及生命。個案中,有一位兒童癲癇病人,他在二歲時因為腦部動靜脈畸形出血住院,但因年幼,直到2004年才接受加馬刀治療,逐年追蹤至今,結果很好。一位三十五歲的女性病人,也是腦動靜脈畸形的病人,經過加馬刀治療也獲得很好的控制。

一位三十七歲的男士,因突發性癲癇發作後,發現他腦內有多發性腦膜瘤共六顆。其中最大者直徑約5公分,經開顱手術移除;其餘五顆於術後,經由單次加馬刀一併治療完畢。也有八十歲的病人,他的腦膜瘤不僅大到頂著視神經,同時嚴重壓迫腦幹,若以傳統手術切除腫瘤,得冒著可能癱瘓的風險,幸經蘇主任建議,先開顱手術切除部分腫瘤,再以加馬刀治療,如今恢復良好。

還有一位旅居加拿大的退休工程師,因為聽神經瘤大到壓迫腦幹,嚴重到雙腳站不穩,無法正常走路,直到花蓮慈院找蘇泉發主任求治,如今已痊癒,行動自如。

嚴格說來以加馬刀治療腦瘤,並不是除去腦瘤,蘇泉發主任說,剛治療時,腫瘤大小不會改變,甚至會有短暫腫脹,但隨之再縮小。因此加馬刀治療是談腫瘤的控制率,包含腫瘤縮小及腫瘤不變,如果腫瘤不變就如同盛開的花朵變成乾燥花,不起作用,使病人和腫瘤和平共處。文獻也證實,以加馬刀正確的治療腦膜瘤、聽神經瘤等良性腫瘤,15年的控制率可達95%,幾乎等於治癒。

不過,對於原發性惡性腦瘤如膠質細胞瘤,因腫瘤周邊與腦組織分辨不清,如果單以加馬刀治療,仍然不易控制,因此惡性腫瘤仍以開顱切除手術配合放射治療,加馬刀只提供補助性的治療,但對於轉移性腦瘤雖屬惡性,但因周邊清楚,治療效果良好。

(撰文者:游繡華 報導:花蓮慈濟醫學中心)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珊 的頭像

    珊的部落格

    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